中醫 食物養生的奧祕

作者﹕吳國斌


 



中國傳統醫學對食物養生治病的理解,是從食物的「自然特性」去觀察,從「天地造化」的角度去參悟,強調運用天地萬物自然的本性特質來調整人體。

不同於現代營養學只著重於對食物營養素的分析。中醫認為食物能對人體起到食養、食治的作用,關鍵點不在於這些食物含有多少營養素,而是在於食物所具有的自然特性。

每一種植物、動物,乃至於礦物,都有其自然的脾氣、禀性。這個自然特性,指的是食物的四氣(溫、熱、涼、寒)、五味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),以及歸經和升降浮沉。食物之所以能夠糾正人體被破壞的陰陽平衡、氣血平衡、五臟六腑功能失調,就是依靠這些自然的特性。

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物包括:穀、肉、果、菜等,這些食物都是在自然環境中孕育而成的。不同生存環境下的動植物、礦物各有不同的特性,這些動植物、礦物作為食物時,就有不同的治病養生的功效。

比如,生長在炎熱乾旱地區的西瓜,便會產生對抗外界炎熱和乾旱的清涼滋潤特性的物質。所以在炎熱的夏日,食用清涼退火的西瓜,便可消除身體的暑熱之氣。

用西瓜來消暑是一般民眾習以為常的知識,雖不知道西瓜含有多少現代營養學所謂的營養素,但卻能自然而然的食用來退暑熱,這是承傳於古人流傳下來的智慧,日用之而不自知。

食性如同藥性,飲食宜忌要根據食物之性、身體素質、疾病性質及四時節氣,做合宜的選擇,方可治病、養生,反之,形成危害,重者成疾或致命。列舉案例說明:

◆隨意進補 頂級紅蔘險害命

某次看診時一位六十二歲的女患者,脈象沉數有力,有熱象。便提醒她:「此體質不宜隨意進補,且絕不可服用高麗紅蔘之類的藥材,但能使用西洋蔘之類的涼補藥材。」她聽了之後說:幾年前朋友送她一盒從韓國帶回來的頂級高麗紅蔘,說是對身體很補很好,於是她吃了一些之後馬上昏迷,在醫院共昏迷了三天才醒來。之後,她偶爾補身子,吃點西洋蔘倒沒發生什麼意外,人反而感覺很舒服,精神很好。

◆急用獨蔘湯 挽回女子一命

另一位三十四歲女性患者,脈象沉弱無力,面色萎黃,說話聲細低微,屬於陽氣虛的體質。一次月經來潮,突然經量多如血崩,血流不止。與她在一起的長輩見狀,急拿約一兩的高麗紅蔘濃煎給她喝,喝完血崩立止。

人蔘是補藥,但是人蔘的種類有多種,有涼補、溫補之分。一般來說,人蔘顏色較淡白的是屬於涼補,如西洋蔘;人蔘顏色較深如咖啡色的是屬於溫補,如:韓國高麗紅蔘。

二位案例同樣是使用高麗紅蔘,一位吃完馬上昏迷,而另一位月經血崩血流不止,急用「獨蔘湯」煎服,卻能回陽固脫,挽救性命。

清代醫學家黃宮綉曾明確論述:「食物雖為養人之具,然亦於人臟腑有宜、不宜。食物入口,等於藥之治病同為一理,合於人臟腑有宜,而可卻病衛生;不合則於人臟腑有損,而即增病促死。」可見了解食物自然特性有其必要。@◇(本文作者為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牛角麵包&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