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體免疫-血小板低下引發

作者: 李盛雯╱台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 – 2011年12月27日 上午5:30






中國時報【李盛雯╱台北報導】


「醫師,我的左膝腫得好厲害。怎麼才多做些家事,腳就腫得不能走?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嗎?」一名紫斑症(自發性免疫血小板缺乏症ITP)患者,60歲的林媽媽,曾動過脾臟切除手術、打免疫球蛋白和單株抗體,但效果有限;醫師以類固醇治療時,擔心副作用影響她的青光眼病情,沒想到減少類固醇劑量,卻導致因紫斑症出血,左膝關節腫脹,嚴重影響日常作息,生活陷入陰霾。


台北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張義芳表示,紫斑症是血小板缺乏疾病,會造成皮膚或黏膜出血而呈現紫紅色。許多情況都易造成血小板低下,產生紫斑,如紫斑症、白血病、再生性不良貧血等。


紫斑症是體內免疫系統把血小板視為外來物,產生抗體攻擊,血小板減少的速度就像敗家子浪擲千金一樣快;白血病就像腫瘤扮演壞人角色,占據生產血小板的機器:骨髓,抑制它無法正常製造血小板;骨髓無法生產足夠的各類血球,則是再生性不良貧血。


張義芳指出,像林媽媽這類紫斑症患者,以類固醇治療要忍受月亮臉、水牛肩、骨鬆等長期副作用,對年長患者,更需注意和其他慢性病的交互作用,例如會讓青光眼眼壓升高,無法使用正常類固醇劑量甚至需考慮停藥。除類固醇治療外,脾臟切除有手術風險,效果因人而異;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費用昂貴且效用短;降低抗體生成的單株抗體注射,反應率有限、費用高,健保尚未給付。


今年8月健保有條件給付紫斑症口服新藥eltrombopag,是一種血小板增生劑,可增加血小板生成量,副作用低,每天口服一次,約兩周就可提高血小板數目,可望大幅提升紫斑症患者生活品質。


張義芳提醒患者需注射或手術治療甚至連拔牙或洗牙時,都要告知醫護人員預作防範;日常服藥應注意含有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類止痛藥、感冒藥,因這些藥物會抑制血小板功能或造成出血,固定治療、避免藥物副作用,避免紫斑症影響日常生活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牛角麵包&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