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煎好一帖中藥


 


陳潮宗


 


近年養生之道盛行,中醫藥也愈來愈受大家重視,現代化的中醫藥最受年輕人的喜愛,如中藥錠、中藥粉、中藥茶包……,方便、好吃,但大部分中老年人則仍偏愛傳統煎煮的中藥,一般稱為「水藥」,認為煎煮的藥效比科學中藥好,實際在診所診療時,病情較嚴重、頑固的病症都會開上幾帖水藥,有些診所有代煮服務,但是有時只是一帖養


藥膳,並不是治病,必須要自己熬煮,要如何煮?如何服用呢?



煎藥首重水量


煎藥首重水質,自來水已經合乎標準,藥物入煎以前,最好先將水淹過藥物並略高一些,明代李時珍說:「劑多水少,則藥味不出,劑少水多,又煎耗藥力。」由上述可知,煎中藥添加水量的適當與否,直接關係到疾病治療效果,一般而言,頭煎——把整帖中藥材放入鍋內,適當加壓後,加水,水量以沒過藥面二橫指(約三公分)為宜。實際在煎藥時,仍要從藥材的質地、劑量、效用等,及服用者的病情、年齡、體質等因素酌情增減。


 


第二煎因可免去頭煎藥材吸水量的部份用水,因此,二煎水的添加量通常只要蓋過藥材即可。



藥物要先浸泡


浸泡會使藥物變軟,使藥物的細胞壁膨脹,讓有效成份容易滲透到水分中,有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。花、葉、莖類為主的藥物,如菊花、桑葉、紫蘇、麻黃等等,約可浸泡 20 分鐘左右;根、種子、果實為主的藥物,例如澎大海、羅漢果、紅棗、九層塔根等等,可浸泡 30 分鐘至 60 分鐘;外感祛邪藥物浸泡時間宜短,而滋補藥浸泡時間宜長。



煎藥容器與火候


煎藥容器最好選擇陶器、砂鍋,切忌使用鐵鍋或銅鍋。火候一般都是以武火煮至沸騰,再以文火煎煮約 15-20 分鐘左右,慢慢熬煎,因武火使水份蒸發快,並且又易使藥汁外溢,故採用先武後文相結合的方法。


 


還可依藥物性質使用的火候不同,氣味芳香、容易揮發的花葉類藥物,一般須武火急煎,煮沸一至二次,即可服用,煎煮過久可能喪失藥效;如滋膩質重、不易出汁的根莖類藥物,一般須用文火久煎,否則藥材沒有煮透,不只浪費寶貴的資源,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!


 


不是很多藥茶都可以用熱水沖泡,其實也只有花、葉類藥物可以沖泡,一般藥茶都需要煮,否則藥性不易煎出。


 


一帖藥約可煎煮兩次,第二煎的水量可用少些,然後將兩次煎液去渣混合,分數次服用,這是最正確的方式。


 


萬一不小心把藥給煎乾或煎焦了,該如何處理呢?答案是「忍痛丟棄!」因為藥物煎乾後,其中所含的醣類、?、胺基酸等均已遭破壞,整帖藥幾乎完全喪失功效,喝下去也不會有任何效果。



服水藥的最佳時間


一般:每天服藥二次,上午、下午各一次,在吃飯後 2 小時左右服用較好,若是要協助安眠,則下午、臨睡前各一次。


 


大補藥:空腹溫服時,其有效成份的吸收較好,而且避免在睡前服用,因補藥有大補作用,會興奮神經,並影響睡眠。


 


補陽藥、補氣藥:宜早上睡醒時服用。


 


補陰藥、補血藥:以臨睡前服用的療效較佳。


 


病情嚴重、急性:隨時可服,不拘泥規定時間。


 


驅蟲藥:清晨空腹時服用。



服藥溫度


一般:藥液溫而不涼的時候飲服。


寒性病症:需要熱服。


熱性病症:需要冷服。



服藥禁忌


忌油膩:補藥因其富含蛋白質、澱粉、脂肪或膠質等關係,會比較不好消化,故 服用後不宜馬上進食油膩的食物,以免腹脹。


忌茶水:不可用茶水送服,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具有收斂的作用,會阻止人體對補藥中一些有效成份的吸收,而降低藥效。但是茶中有咖啡因,對神經性頭痛有抑制作用,所以在部分藥方中反而會加入茶葉,或是藥以茶水送服,用來治療感冒的川芎茶調散就是個最佳的例子。



現代人因較為忙碌,時常一時疏忽,而把整鍋藥液煎乾、燒焦了,自行煎煮有時不是那麼方便,所以可請中醫診所代煮中藥,如果想自己動手,只要按照上述的方法原則,就能煮「好」一帖中藥,並按正確的方法服用,才能事半功倍,擁有健康的身體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牛角麵包&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