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8年9月15日,亞歷山大‧弗萊明發明了青黴素,這使他在全世界贏得了25個名譽學位、15個城市的榮譽市民稱號以及其他140多項榮譽,其中包括諾貝爾醫學獎。



弗萊明從一個窮苦農民的兒子成長為卓有學識的細菌學家,在倫敦聖瑪麗醫院從事細菌學研究幾乎就是他事業的全部。他兩次在實驗室裏獲得意外發現的故事已廣為人知。第一次是1922年,患了感冒的弗萊明無意中對著培養細菌的器皿打噴嚏;後來他注意到,在這個培養皿中,凡沾有噴嚏黏液的地方沒有一個細菌生成。隨著進一步的研究,弗萊明發現了溶菌酶——在體液和身體組織中找到的一種可溶解細菌的物質。他以為這可能就是獲得有效天然抗菌劑的關鍵。但很快他就喪失了興趣:試驗表明,這種溶菌酶只對無害的微生物起作用。1928年運氣之神再次降臨。在弗萊明外出休假的兩個星期裏,一隻未經刷洗的廢棄的培養皿中長出了一種神奇的黴菌。他又一次觀察到這種黴菌的抗菌作用——細菌覆蓋了器皿中沒有沾染這種黴菌的所有部位。不過,這一次感染的細菌是葡萄球菌,這是一種嚴重的、有時是致命的感染源。經證實,這種黴菌液還能夠阻礙其他多種病毒性細菌的生長。


青黴素(弗萊明在確認這種黴菌是一種青黴菌之後選定了這個名字)是否就是他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的天然抗菌素?它是可敷在傷口上的有效殺菌劑嗎?進一步的試驗表明,這種抗菌素作用緩慢,且很難大量生產。他的熱情也隨之涼了下來。在他轉向其他研究專案之前,他在192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介紹了自己的上述發現,但當時這篇論文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。弗萊明在論文中提到青黴素可能是一種抗菌素,僅此而已。他沒有開展觀察青黴素治療效果的系統試驗。他給健康的兔子和老鼠都注射過細菌培養液的過濾液——進行青黴素的毒性試驗,但從未給患病的動物注射過。如果當時他做了這方面的試驗,這種「神奇藥物」很可能會提早10年問世。


用於


1.溶血性鏈球菌感染:咽炎、扁桃體炎、猩紅熱、蜂窩織炎、皮膚軟組織感染、敗血症可作為首選。


2.草綠色鏈球菌或腸球菌感染: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可首選,但需加大劑量,並與氨基甙類抗生素合用,以增強療效。


3.肺炎球菌感染:大葉性肺炎、中耳炎、鼻旁竇炎、敗血症等,可首選。


4.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:如癤、癰、膿腫、骨髓炎等,對本品敏感的菌株可首選。


5.白喉、破傷風、氣性壞疽、炭疽等,可首選,但前兩者需分別合用抗毒素。


6.鉤端螺旋體病、梅毒、回歸熱及放線菌病,均可首選。


ps:在使用前需要先測試會不會有過敏反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牛角麵包&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