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blog.xuite.net/hjzh/one/10468432

俗話說:「癩痢頭的兒子,自己好。」意思是說,因為是自己的兒子,即使是長了癩痢頭,還是最好的孩子。另外有一個說法:「家有敝帚值千金。」也許這是人類的通病吧!人們總認為自己的東西是最好的。盡管客觀上,不一定如此,但主觀上人們都這樣去認識。
在傳統醫學的領域裡,這種現象更是普遍,醫生與醫生之間,大部分人誰也不服氣誰,都認為自己是最高明的。但是有少數的醫生他不是這種心態,而是孜孜以求時時以病人為念,總覺得自己醫術不夠精,對病人的醫療不夠好。因此不斷研究,不斷精進,這樣的醫生就是人間難求的「良醫」了。譬如,清朝的徐靈胎就是這樣的大夫,與他同時的名醫葉天士,盛名超過他許多倍,診所更是人滿為患。徐靈胎慕名往訪,結果可知,有名的「名」,不一定是明白的「明」。慈濟證嚴法師在慈濟醫院開始營運後也曾慨嘆:「名醫易尋,良醫難求啊!」良醫除了高明醫術外,還得有高超的醫德為襯。

中醫因為代代相傳,每個醫生的診病方法不同,用藥習慣不一樣,使用處方也差異甚大。有的人主溫補,有的人善攻下;有人歡喜用涼藥,有人偏愛熱方。因而生出一些派別來。有一個用時間來分的派別最簡單,就是經方派與時方派。所謂的經方派,就是這個醫生習慣於使用唐朝以前的處方,使用比較古老的方子。而時方派,是醫生習慣使用明朝以後醫生所留下來的方子治病。經方派和時方派最大的差異是他們的用藥方式,經方派的人以黃帝內經、傷寒論、千金方等醫書與方書為指導,所開的處方藥味少、藥量重,治病效果非常顯著。

而時方派隨著時間的推移,越來開出的藥方藥味越多,份量也越來越輕,有些醫生開起藥來三分、五分的。那種「不求有功,但求無過」的敗壞思想,越來越明顯。

從古自今,每一朝代都有經方派的醫生。因為他們醫術水平接近古人,診斷準確、用藥大膽,處方講君臣左使,像作戰那樣,有前鋒、後衛的,療效也好。如果我們有緣碰到這類醫生,有時候會覺得,他們有一點恃才而驕。實際上他們真的是這一領域中的佼佼者,當然醫術好又謙卑的醫生也有,只是更稀有就是了。比較不好的是,承傳了人家的驕氣與權威,卻沒有學習到那深奧的醫術,這樣的醫生社會上也不少。一般不懂醫術的人,無法分辨,常常被他蒙蔽,以致損失大量金錢,卻治不好病。

對經方派而言,他們是不太看重時方派醫生。他們認為時方派醫生診病不夠精確,用藥缺少章法,治病療程一般又比較長。除非是治療腫瘤或五勞七極之類的慢性病,經方派醫生醫病講速戰速決,不會拖拖拉拉。

至於按照醫生用藥習慣來分的派別的時方派醫生,如李東垣的補土派等等,都是因為離真正古代的醫道越來越遠,治病的局限越來越多造成的。人體稟賦不同,五臟六腑各殊,怎麼可能都是寒涼體質,光用溫補;或者全為實症,一派攻下呢?基本上,是醫理不夠通透造成的。醫生這樣分派別,不可思議!

現在,西方醫學的引進,那些以西方醫學為基礎的現代中醫師,所談醫理東西混雜,看起來有它的一番道理,治病也不是完全沒有效果。只是看在識者眼裡,非驢非馬,似是而非,不知道長此以往,中醫會變成甚麼樣子?就像修煉,這麼多的法門,人們已經迷失了方向,越修離道越遠,修煉的人已經不懂得辨別真假了。

奉勸有心的習醫者,真正地去訪明師,學習純淨的上古醫術,傳承老祖宗的智慧,做一個道地的上工。我們也希望身懷絕技的中醫師,把所知所能不吝惜地傳承給下一代。想想,我們人能在人間呆多久?為甚麼不讓後代子孫接受更好的照顧呢?

華景珍9/15/2003發表於大紀元時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牛角麵包&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