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臟脂肪率:腹肌內側、內臟周圍的脂肪皆可稱為內臟脂肪。  
標準:9以下 
稍微過量:10-14 
過量:15以上      
體脂肪率:指身體成分中,脂肪組織所佔的比率。   
男性: 
30歲以下:13%以下(瘦)、14%-20%(標準)、21-25%(微胖)、25%以上(肥胖)
30歲以上:16%以下(瘦)、17%-23%(標準)、24-25%(微胖)、25%以上(肥胖)
  
女性: 
30歲以下:16%以下(瘦)、17%-24%(標準)、25-30%(微胖)、30%以上(肥胖)
30歲以上:19%以下(瘦)、20%-27%(標準)、28-30%(微胖)、30%以上(肥胖)
基礎代謝量:為了維持生存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熱量。如果以人一天消耗的熱量是100%
來看的話,基礎代謝量占60-70%,活動消耗的熱量為20-30%,消化食物消耗的熱量占10%
  
基礎代謝量會因為年齡、性別而有很大的不同。男女生在十幾歲是基礎代謝量的高峰,
之後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下降,超過四十幾歲便會急速下降。 
基礎代謝量高的人,脂肪容易燃燒,不容易變胖,反之則脂肪不易燃燒,易變胖。基礎
代謝量也會受到筋肉量的影響,體重相同但筋肉量多的人,基礎代謝率會變高。 
以下為基礎代謝率的平均值(Kcal/日): 
男性:18-29歲(1550)、30-49歲(1500)、50-69(1650)、70以上(1220) 
女性:18-29歲(1210)、30-49歲(1170)、50-69(1110)、70以上(1010) 
  
基礎代謝率計算公式之一:Harris Benedict Equation(HBE)公式 
男性= 66 +(13.7 X 體重kg)+(5 X 身高cm)-(6.8 X 年齡) 
女性= 655 +(9.6 X 體重kg)+(1.7 X 身高cm)-(4.7 X 年齡)  
筋肉量:筋肉量少,熱量消耗就會降低,脂肪就容易囤積。上面也有提到,筋肉量
跟基礎代謝量關係密切,筋肉量會隨著生長賀爾蒙以及蛋白質合成的降低而減少,
三十歲是高峰,之後隨年齡增加而下降。因此,隨著年齡增加,基礎代謝量漸減,
  
根據機器測出來的分數: 
筋肉量少(-1~-2)、平均筋肉量(-1~+1)、筋肉量多(+2~+4)  
推定骨量:骨頭所含的礦物質的量就稱為骨量(kg)。   
男性平均值:60公斤以下(2.5)、60-75公斤(2.9)、75公斤以上(3.2) 
女性平均值:45公斤以下(1.8)、45-60公斤(2.2)、60公斤以上(2.5) 
這個功能其實是推算骨骼內礦物質的量,當然,大家最關心的鈣質也在其中, 
減重的人的確應該要注意自己的骨質密度,因為減重不當的話,容易因為攝取的營養素不均衡或是速度太快,
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均衡,這個時候,號稱體內鈣質儲存大倉庫的骨骼為了要平衡血液中的電解質,
只好忍痛將鈣質從骨骼內游離出來到血液中, 
長久下來,容易造成骨質流失,造成骨質疏鬆的問題,如果又沒有加強做負重運動, 
問題就又會更加嚴重,所以這個部份的確可以利用體脂體重計,在健康管理上做一個初步的監控。
體內年齡:從身體組成及基礎代謝的年齡,由機器判斷,應該是愈年輕愈好吧。 
       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牛角麵包&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