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種體質使用手冊:國家級老中醫王琦三十五年體質養生手記 作者:王琦
辨清體質好養生(5)
九種體質使用手冊:國家級老中醫王琦三十五年體質養生手記 作者:王琦
辨清體質好養生(5)
| [日期:2010-06-16] | 來源:網路轉載 作者:王琦 |
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,可以適當地進行戶外活動,但不能在陰暗潮濕寒冷的環境下,長期工作、生活和學習。
三個很有效的補充陽氣按摩法
生命在於運動,運動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,那麼,陽虛體質可以通過運動來調養嗎?當然可以。
在運動方面,陽虛體質的人要以振奮、提升陽氣的鍛煉方法為主。
我們講到腎髒是機體最重要的一個髒器,陽氣也主要在腎髒中閉藏著,所以陽虛要補腎陽。比如“五禽戲”中的虎戲,有益腎陽強腰骨的作用;按摩療法中的捏脊法,是改善小兒陽虛的好方法。
自行按摩氣海、足三裡、湧泉等穴位可以補腎助陽,改善陽虛體質。
氣海,氣就是氣態,海就是大的意思。氣海如同氣之海洋。氣海這個穴位在下腹部,前正中線上,臍中下1.5寸。取穴時,可采用仰臥的姿勢,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,將其10等分,從肚臍3/10的位置,即為此穴。按摩方法為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該穴1次,每次按壓15分鍾,每分鍾按壓15次。
足三裡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簡單取穴,從下往上觸摸小腿外側、左膝蓋骨下面,可摸到凸塊(脛骨外側髁)。由此再往外,斜下方一點之處,還有另一凸塊(腓骨小頭)。這兩塊凸骨以線連接,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,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,正是足三裡穴。按摩足三裡很簡單。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裡穴一次,每次按壓10分鍾,每分鍾按壓20次,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裡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、發熱的感覺。二是可用艾條做艾灸,每周艾灸足三裡穴2次,每次灸20分鍾,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,使局部皮膚發紅,艾條緩慢沿足三裡穴上下移動,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。
湧泉穴位於人體足底部,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,約當第二、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/3與後2/3的交點上。取穴時,可采用正坐或仰臥、蹺足的姿勢。該穴位於足底部,在足前部凹陷處,第二、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/3處。
常用艾條灸脊背也是一種好方法,脊背為督脈經循行之處,而督脈為諸陽之會,所以艾灸會生發陽氣。
現代也有一些研究發現,臥功可以使脊神經得到鍛煉和強化,巧妙而恰當地調整植物神經系統,還可以施功於性腺,促進性激素的分泌,保證內髒器官的健康和發揮最佳功能,以保障人體健康的需要。
陽虛的人什麼時候補陽最合適
陽虛體質的人怕寒,比較容易受風和寒的侵襲,鍛煉時應注意保暖避寒。陽虛體質者要選擇暖和的天氣,進行戶外運動鍛煉,不宜在陰冷天氣或潮濕之處鍛煉身體,比如在水中游泳易受寒氣和濕氣,一般就不太適合陽虛體質的人。
根據中醫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的觀點,陽虛體質的人鍛煉時間最好選擇春夏,一天中又以陽光充足的上午為最好時機,其他時間鍛煉則應當在室內進行。冬季要避寒就溫,春夏要注意培補陽氣,做到“無厭於日”,即在春夏季多曬太陽,每次不得少於30分鍾。
此外,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臉,也可使機體抵御寒冷的能力逐漸增強。對於年老及體弱之人,夏季不要在外露宿,不要讓電扇直吹。運動量不能過大,尤其注意不可大量出汗,以防汗出傷陽。中國傳統體育中的一些功法、適當的短距離跑和跳躍運動,如跳繩等,可以振奮陽氣,促進陽氣的生發和流通。
這些方法,都有助於陽虛體質的人調養。
如何用當歸生姜羊肉湯補陽氣
對於衛陽不足的,用當歸生姜羊肉湯,這是我國中醫四大經典《金匱要略》裡面記載的,由漢代醫聖張仲景創制,它有溫中散寒的作用,溫暖我們的機體,補充我們身體的陽氣。同時,驅除寒氣,還可以補血,特別適合冬天食用。
羊肉性溫熱,補氣滋陰,暖中補虛,開胃健力,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。可以取當歸20克,生姜30克,羊肉500克,當歸、生姜沖洗干淨以後,用清水浸軟,切成一片一片的,羊肉呢,把筋膜剔了,放入開水鍋中微微燙一下,除去血水以後撈出來,也是切片。然後把當歸、生姜、羊肉放入砂鍋中,加入清水、料酒、食鹽,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,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就可以了。這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適合陽虛體質的人食用的一道菜。
附子粥,可以溫中散寒
對於中焦虛寒的人,可用附子粥。附子粥是來源於《聖惠方》的一個藥膳。附子始載於《神農本草經》,主要產於四川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附子粥主要以附子達到溫裡散寒、止痛,炮姜溫中散寒、止瀉的作用,用於裡寒腹痛、腹瀉、大便稀的情況。
附子溫裡散寒的作用比較強,但我們知道附子有毒,會因為炮制或煎法不當,或用量過大,而引起中毒。中毒主要表現為口腔灼熱,發麻(從指頭開始漸達全身),流涎,惡心,可能嘔吐,疲倦,呼吸困難,瞳孔散大,脈搏不規則(弱而緩),皮膚冷而黏,面色發白。所以,用量不能多。
一般用制附子10克,要先水煮一小時,再加炮姜15克,粳米100克加水煮粥。也可以附子藥量減半,煎水取汁,再用汁和粳米一起煮粥,或用附子和羊肉一起煨湯等。
給腰部、膝蓋怕冷怕風人開的良方
對於下焦虛寒的人,還可以用胡桃仁炒韭菜做菜,這道菜特別適合腰部、膝蓋怕冷怕風的人。用胡桃仁50克、韭菜200克煎炒,還可以熬粥。用菟絲子和薏苡仁熬粥,可以補陽、還可以去除濕氣,在夏天的時候特別好,因為它還可以解暑。一般我們用菟絲子30克,薏苡仁30克,粳米100克,為了口感好一些,還可以加一些冰糖。
陽虛體質的人平時還可以適當多吃面粉、豆油、醋、糯米、粳米、玉米、黃豆、豌豆等;蔬菜類可以吃生姜、大蔥、大蒜、韭菜、芥子、胡蘿卜、香菜等;果實類可以適當吃些龍眼、荔枝、蓮子、核桃、花生、栗子、櫻桃、石榴、橄欖、李子、橘子、桃等;肉類可以吃羊肉、狗肉;水產類可以吃黃鱔、蝦、草魚、銀魚、大黃魚等。
重要的是在曬太陽時養陽氣
前面我們講到陽虛體質的人,怕冷的位置、程度、表現是不一樣的,所以對於陽虛體質衛陽不足的人,我們可以選擇曬太陽的方法,有時間就多曬太陽,讓人體的陽氣與天地之陽氣相通。曬太陽是最簡單、實用的方法。曬太陽,一般在中午時間,中午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,尤其是冬天的中午,是曬太陽最寶貴的時間。
曬太陽的時候,不要戴帽子,因為頭頂有一個百會穴,它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。通過百會穴,機體可以把陽氣吸進去。我們還可以一邊曬太陽,一邊手握半拳,叩擊我們的腎。通過這種最簡單的曬太陽的方法,也可以養我們的陽氣。
“捏三提一”,很簡單的中醫提陽氣方法
對於陽虛體質中焦虛寒的,我們可以用捏督脈的方法調養。
中醫裡面講督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。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,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。督脈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,所以督脈被稱為“陽脈之海”,主生殖機能,特別是男性生殖機能。
督脈主要行走於腰背正中,也就是人體的後正中線上,循脊柱上行,經項部至風府穴,進入腦內,再回出上至頭項,沿頭部正中線,經頭頂、額部、鼻部、上唇,到唇系帶處。督脈上面有長強、腰俞、腰陽關、命門、懸樞、脊中、中樞、大椎、啞門、風府、後頂、百會、前頂、囟會等28個穴位。
具體可以這樣操作:在床上以俯臥式赤身的方式捏脊,也就是捏督脈。在後背正中線,捏脊方向為自下而上,從臀裂到頸部大椎穴,一般捏3到5遍,以皮膚微發紅為適,在捏最後一遍時,捏3下,向上提一次,在中醫裡叫“捏三提一”,目的在於加大刺激量,提升陽氣。
三個很有效的補充陽氣按摩法
生命在於運動,運動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,那麼,陽虛體質可以通過運動來調養嗎?當然可以。
在運動方面,陽虛體質的人要以振奮、提升陽氣的鍛煉方法為主。
我們講到腎髒是機體最重要的一個髒器,陽氣也主要在腎髒中閉藏著,所以陽虛要補腎陽。比如“五禽戲”中的虎戲,有益腎陽強腰骨的作用;按摩療法中的捏脊法,是改善小兒陽虛的好方法。
自行按摩氣海、足三裡、湧泉等穴位可以補腎助陽,改善陽虛體質。
氣海,氣就是氣態,海就是大的意思。氣海如同氣之海洋。氣海這個穴位在下腹部,前正中線上,臍中下1.5寸。取穴時,可采用仰臥的姿勢,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,將其10等分,從肚臍3/10的位置,即為此穴。按摩方法為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該穴1次,每次按壓15分鍾,每分鍾按壓15次。
足三裡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簡單取穴,從下往上觸摸小腿外側、左膝蓋骨下面,可摸到凸塊(脛骨外側髁)。由此再往外,斜下方一點之處,還有另一凸塊(腓骨小頭)。這兩塊凸骨以線連接,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,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,正是足三裡穴。按摩足三裡很簡單。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裡穴一次,每次按壓10分鍾,每分鍾按壓20次,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裡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、發熱的感覺。二是可用艾條做艾灸,每周艾灸足三裡穴2次,每次灸20分鍾,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,使局部皮膚發紅,艾條緩慢沿足三裡穴上下移動,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。
湧泉穴位於人體足底部,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,約當第二、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/3與後2/3的交點上。取穴時,可采用正坐或仰臥、蹺足的姿勢。該穴位於足底部,在足前部凹陷處,第二、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/3處。
常用艾條灸脊背也是一種好方法,脊背為督脈經循行之處,而督脈為諸陽之會,所以艾灸會生發陽氣。
現代也有一些研究發現,臥功可以使脊神經得到鍛煉和強化,巧妙而恰當地調整植物神經系統,還可以施功於性腺,促進性激素的分泌,保證內髒器官的健康和發揮最佳功能,以保障人體健康的需要。
陽虛的人什麼時候補陽最合適
陽虛體質的人怕寒,比較容易受風和寒的侵襲,鍛煉時應注意保暖避寒。陽虛體質者要選擇暖和的天氣,進行戶外運動鍛煉,不宜在陰冷天氣或潮濕之處鍛煉身體,比如在水中游泳易受寒氣和濕氣,一般就不太適合陽虛體質的人。
根據中醫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的觀點,陽虛體質的人鍛煉時間最好選擇春夏,一天中又以陽光充足的上午為最好時機,其他時間鍛煉則應當在室內進行。冬季要避寒就溫,春夏要注意培補陽氣,做到“無厭於日”,即在春夏季多曬太陽,每次不得少於30分鍾。
此外,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臉,也可使機體抵御寒冷的能力逐漸增強。對於年老及體弱之人,夏季不要在外露宿,不要讓電扇直吹。運動量不能過大,尤其注意不可大量出汗,以防汗出傷陽。中國傳統體育中的一些功法、適當的短距離跑和跳躍運動,如跳繩等,可以振奮陽氣,促進陽氣的生發和流通。
這些方法,都有助於陽虛體質的人調養。
如何用當歸生姜羊肉湯補陽氣
對於衛陽不足的,用當歸生姜羊肉湯,這是我國中醫四大經典《金匱要略》裡面記載的,由漢代醫聖張仲景創制,它有溫中散寒的作用,溫暖我們的機體,補充我們身體的陽氣。同時,驅除寒氣,還可以補血,特別適合冬天食用。
羊肉性溫熱,補氣滋陰,暖中補虛,開胃健力,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。可以取當歸20克,生姜30克,羊肉500克,當歸、生姜沖洗干淨以後,用清水浸軟,切成一片一片的,羊肉呢,把筋膜剔了,放入開水鍋中微微燙一下,除去血水以後撈出來,也是切片。然後把當歸、生姜、羊肉放入砂鍋中,加入清水、料酒、食鹽,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,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就可以了。這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適合陽虛體質的人食用的一道菜。
附子粥,可以溫中散寒
對於中焦虛寒的人,可用附子粥。附子粥是來源於《聖惠方》的一個藥膳。附子始載於《神農本草經》,主要產於四川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附子粥主要以附子達到溫裡散寒、止痛,炮姜溫中散寒、止瀉的作用,用於裡寒腹痛、腹瀉、大便稀的情況。
附子溫裡散寒的作用比較強,但我們知道附子有毒,會因為炮制或煎法不當,或用量過大,而引起中毒。中毒主要表現為口腔灼熱,發麻(從指頭開始漸達全身),流涎,惡心,可能嘔吐,疲倦,呼吸困難,瞳孔散大,脈搏不規則(弱而緩),皮膚冷而黏,面色發白。所以,用量不能多。
一般用制附子10克,要先水煮一小時,再加炮姜15克,粳米100克加水煮粥。也可以附子藥量減半,煎水取汁,再用汁和粳米一起煮粥,或用附子和羊肉一起煨湯等。
給腰部、膝蓋怕冷怕風人開的良方
對於下焦虛寒的人,還可以用胡桃仁炒韭菜做菜,這道菜特別適合腰部、膝蓋怕冷怕風的人。用胡桃仁50克、韭菜200克煎炒,還可以熬粥。用菟絲子和薏苡仁熬粥,可以補陽、還可以去除濕氣,在夏天的時候特別好,因為它還可以解暑。一般我們用菟絲子30克,薏苡仁30克,粳米100克,為了口感好一些,還可以加一些冰糖。
陽虛體質的人平時還可以適當多吃面粉、豆油、醋、糯米、粳米、玉米、黃豆、豌豆等;蔬菜類可以吃生姜、大蔥、大蒜、韭菜、芥子、胡蘿卜、香菜等;果實類可以適當吃些龍眼、荔枝、蓮子、核桃、花生、栗子、櫻桃、石榴、橄欖、李子、橘子、桃等;肉類可以吃羊肉、狗肉;水產類可以吃黃鱔、蝦、草魚、銀魚、大黃魚等。
重要的是在曬太陽時養陽氣
前面我們講到陽虛體質的人,怕冷的位置、程度、表現是不一樣的,所以對於陽虛體質衛陽不足的人,我們可以選擇曬太陽的方法,有時間就多曬太陽,讓人體的陽氣與天地之陽氣相通。曬太陽是最簡單、實用的方法。曬太陽,一般在中午時間,中午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,尤其是冬天的中午,是曬太陽最寶貴的時間。
曬太陽的時候,不要戴帽子,因為頭頂有一個百會穴,它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。通過百會穴,機體可以把陽氣吸進去。我們還可以一邊曬太陽,一邊手握半拳,叩擊我們的腎。通過這種最簡單的曬太陽的方法,也可以養我們的陽氣。
“捏三提一”,很簡單的中醫提陽氣方法
對於陽虛體質中焦虛寒的,我們可以用捏督脈的方法調養。
中醫裡面講督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。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,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。督脈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,所以督脈被稱為“陽脈之海”,主生殖機能,特別是男性生殖機能。
督脈主要行走於腰背正中,也就是人體的後正中線上,循脊柱上行,經項部至風府穴,進入腦內,再回出上至頭項,沿頭部正中線,經頭頂、額部、鼻部、上唇,到唇系帶處。督脈上面有長強、腰俞、腰陽關、命門、懸樞、脊中、中樞、大椎、啞門、風府、後頂、百會、前頂、囟會等28個穴位。
具體可以這樣操作:在床上以俯臥式赤身的方式捏脊,也就是捏督脈。在後背正中線,捏脊方向為自下而上,從臀裂到頸部大椎穴,一般捏3到5遍,以皮膚微發紅為適,在捏最後一遍時,捏3下,向上提一次,在中醫裡叫“捏三提一”,目的在於加大刺激量,提升陽氣。
九種體質使用手冊:國家級老中醫王琦三十五年體質養生手記 作者:王琦
辨清體質好養生(6)
| [日期:2010-06-16] | 來源:網路轉載 作者:王琦 |
這種捏督脈的方法,對於陽虛體質中焦虛寒症特別適用,因為它除了有提升陽氣的作用外,對脾胃,也就是對人體消化系統還有保健作用。
人老腳先老,養生先養腳
對於陽虛體質下焦虛寒的,足療是比較實用的護陽方法。
足療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保健方法,它也適用於陽虛體質的人,為什麼呢?因為人有腳,就像樹有根一樣。樹要是枯了、死了肯定首先就是根先死了。同樣人老肯定是腳先衰。腳對人體起著重要的養生保健作用。
中醫歷來就非常重視足部的保健與治療。古代《素女真經》裡說到的有觀趾法。托名漢代神醫華佗著的《華佗秘籍》裡提到的有“足心道”。人體的五髒六腑,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。連接人體髒腑的12條經脈,其中有6條就起於足部,人們雙腳還分布有60多個穴位。
現代醫學研究認為,腳是人體的“第二心髒”,腳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,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。如果能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,或刺激足部穴位促進氣血運行,就可以驅除寒氣,舒通全身經絡,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,具有呵護陽氣、強身健體的功效。
我們在洗腳時,用40~50攝氏度的水洗腳,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,雙腳浸泡15分鍾。同時,用手緩慢、連貫地按摩雙腳,直至我們自己感覺雙腳微微有發熱感為止。如在水中再加入一些溫陽的藥物,比如陽起石、杜仲、續斷、菟絲子等,效果會更好。
陽虛不可怕,中成藥裡有“三寶”
陽虛體質衛陽不足的人,有的主要表現就是怕風,一吹風就頭痛,全身關節怕冷得厲害。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吃玉屏風散,可以益氣固表。
中焦虛寒者,主要表現在脾胃陽虛上,出現肚子怕冷,一吃涼的就腹瀉、拉肚子,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吃理中丸。理中丸除了溫中祛寒外,還可以補氣健脾。
對於下焦虛寒者,表現為腰部、膝蓋怕冷怕風的,生殖機能減退的,可用大家都知道的一種藥——金匱腎氣丸。
王琦教授門診堂
病例1:馬女士自生育以後明顯怕冷怕風出汗,手腳最為明顯,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,腰背部有冷水澆的感覺;大便稀薄,受寒後易腹瀉,勞累後浮腫,月經量減少了,性欲也減退了。
分析解答:這位馬女士是典型的陽虛體質,偏於衛陽不足型。對於她這種情況,我們可以用桂枝湯(桂枝10克,白芍10克,生姜10克,紅棗10克,炙甘草6克)調和營衛,交通陰陽;再加上玉屏風散(黃30克,白術15克,防風10克)益氣固表。
病例2:劉女士從小很怕冷,一年四季手腳常常是冰涼的,冬天更明顯。她不喜歡吹空調,上腹、背部尤其明顯。去超市買東西,一走到冰櫃附近她就覺得肚子不舒服,甚至有想拉肚子的感覺,買來的西瓜總是要放到熱水裡泡一泡才敢吃,她是屬於哪種體質呢?
分析解答:這位劉女士的症狀是非常典型的陽虛體質,偏於中焦虛寒型。既然是陽虛就要護陽,比如夏天要盡量少吃生冷食物,少吃從冰櫃裡直接拿出來的東西,夏天要多吃一些生姜。夏天貪涼多了,吃生冷食物多了,吹空調多了,這樣陽氣就會受到影響,吃一些生姜正好可調節,所以夏要吃姜。
病例3:李先生,一名地下室車場管理人員,成天在地下室裡工作。李先生30歲出頭了,還沒有小孩,到門診看什麼病呢?看男性不育症,不能生小孩了。
這位李先生,就是典型的陽虛體質,偏於下焦虛寒型。我們知道地下室既陰冷又潮濕,到了冬天,這種冷濕就更為嚴重。長年累月,自然機體的陽氣就受損了,慢慢地,陽氣被消耗了,形成了陽虛體質。
分析解答:給李先生看病時,我除了用一些治療男性不育症的藥物之外,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李先生的工作性質、工作環境。李先生除了精液質量不好以外,主要表現在性欲低下,陰囊總有冰冷的感覺,還很潮濕,老覺得出汗。這個時候,我們就要更注重李先生的體質問題,這是一種陽虛體質偏於下焦虛寒型。所以在用藥的時候,加上一些溫陽藥物,效果非常明顯,精液質量得到了迅速提高,沒過多久,他來到診室感謝我,說他的妻子已經懷孕。
陽虛體質
【定義】由於陽氣不足,以虛寒現象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。
【成因】先天不足,或病後陽虧。如家族中均有虛寒表現,孕育時父母體弱,或年長受孕,早產,或平素偏嗜寒涼損傷陽氣,或久病陽虧,或年老陽衰等。
【體質特征】
形體特征:多形體白胖,肌肉不壯。
常見表現:
(主項)平素畏冷,手足不溫,喜熱飲食,精神不振,睡眠偏多,舌淡胖嫩,邊有齒痕、舌潤,脈象沉遲而弱。
(副項)面色柔白,目胞晦暗,口唇色淡,毛發易落,易出汗,小便清長,大便溏薄。
心理特征:性格多沉靜、內向。
發病傾向:發病多為寒證,或易從寒化,易病痰飲。
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:平素不耐寒邪,耐夏不耐冬,易感濕邪。
【陽虛基礎方】金匱腎氣丸
給我們的身體把脈——水的神奇功效
在前面已經講過,身體缺水,在中醫體質學上,被稱為陰虛體質。那什麼是陰虛體質,什麼樣的表現才是陰虛體質特有的表現呢?
我們所說的陰虛體質,主要是指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,以陰虛內熱等表現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。什麼意思?就是我們體內的生命之泉干涸了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水是象形文字,中間像水脈,兩旁似流水。
“水”的本義,以雨的形式從雲端降下的液體,無色、無味且透明,形成河流、湖泊和海洋,分子式為H2O,是一切生物體的主要成分。地球上的生命,最初是在水中出現的。人體中水占體重的70%,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質,是生命的源泉。
人對水的需要僅次於氧氣。人如果不攝入某一種維生素或礦物質,也許還能繼續活幾周或帶病活上若干年,但如果沒有水,人卻只能活幾天。生命離不開水,萬物生長也離不開水的滋潤。
中醫認為,陰液泛指體內一切富有營養的液體,或指髒腑的陰精。從液的性質而言,液是稠而濁的,屬陰,所以叫陰液。身體內的血液、汗液、精液、唾沫等都是陰液。水是屬陰的,體內要是陰液不足了,就好像沒有了雨露滋潤的春天,就像失去了灌溉的土地。
這時候,心、肝、腎等髒腑,眼、耳、鼻等孔竅,還有我們的皮膚,失去了濡潤,滋養生命的源泉干涸了,身體就產生了一系列干燥失潤,甚至以熱為主的表現,百病就會纏上身。所以,養陰很重要,我們要及時給我們的身體補水,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健康無憂。
對症入藥——實戰診斷陰虛
陰虛體質表現出干燥失潤,甚至陰虛火旺。陰液虧少,機體失去了濡潤滋養,所以這類人大部分都是形體瘦長的,不會是胖子。他們平時老是口燥咽干的,老喝水,走到哪都帶著杯子。還有就是孔竅出現干澀不舒服感,比如鼻腔干燥。陰虛體質,可分為三種類型。
第一種是上焦陰虛型,比如肺陰虛、心陰虛。
有位女教師,30歲出頭,在高校工作。她原來在學校裡是個才女,後來畢業留校了,在工作崗位上是領導重點培養的人才,講課講得很好,所以受到學生的擁戴,她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,是因為來我這兒門診好幾次了,開始一直掛不上號,三番五次來到診室,而且體型很瘦弱,一看就是現在年輕人形容的“排骨美女”。
人老腳先老,養生先養腳
對於陽虛體質下焦虛寒的,足療是比較實用的護陽方法。
足療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保健方法,它也適用於陽虛體質的人,為什麼呢?因為人有腳,就像樹有根一樣。樹要是枯了、死了肯定首先就是根先死了。同樣人老肯定是腳先衰。腳對人體起著重要的養生保健作用。
中醫歷來就非常重視足部的保健與治療。古代《素女真經》裡說到的有觀趾法。托名漢代神醫華佗著的《華佗秘籍》裡提到的有“足心道”。人體的五髒六腑,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。連接人體髒腑的12條經脈,其中有6條就起於足部,人們雙腳還分布有60多個穴位。
現代醫學研究認為,腳是人體的“第二心髒”,腳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,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。如果能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,或刺激足部穴位促進氣血運行,就可以驅除寒氣,舒通全身經絡,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,具有呵護陽氣、強身健體的功效。
我們在洗腳時,用40~50攝氏度的水洗腳,水量以淹沒腳的踝部為好,雙腳浸泡15分鍾。同時,用手緩慢、連貫地按摩雙腳,直至我們自己感覺雙腳微微有發熱感為止。如在水中再加入一些溫陽的藥物,比如陽起石、杜仲、續斷、菟絲子等,效果會更好。
陽虛不可怕,中成藥裡有“三寶”
陽虛體質衛陽不足的人,有的主要表現就是怕風,一吹風就頭痛,全身關節怕冷得厲害。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吃玉屏風散,可以益氣固表。
中焦虛寒者,主要表現在脾胃陽虛上,出現肚子怕冷,一吃涼的就腹瀉、拉肚子,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吃理中丸。理中丸除了溫中祛寒外,還可以補氣健脾。
對於下焦虛寒者,表現為腰部、膝蓋怕冷怕風的,生殖機能減退的,可用大家都知道的一種藥——金匱腎氣丸。
王琦教授門診堂
病例1:馬女士自生育以後明顯怕冷怕風出汗,手腳最為明顯,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,腰背部有冷水澆的感覺;大便稀薄,受寒後易腹瀉,勞累後浮腫,月經量減少了,性欲也減退了。
分析解答:這位馬女士是典型的陽虛體質,偏於衛陽不足型。對於她這種情況,我們可以用桂枝湯(桂枝10克,白芍10克,生姜10克,紅棗10克,炙甘草6克)調和營衛,交通陰陽;再加上玉屏風散(黃30克,白術15克,防風10克)益氣固表。
病例2:劉女士從小很怕冷,一年四季手腳常常是冰涼的,冬天更明顯。她不喜歡吹空調,上腹、背部尤其明顯。去超市買東西,一走到冰櫃附近她就覺得肚子不舒服,甚至有想拉肚子的感覺,買來的西瓜總是要放到熱水裡泡一泡才敢吃,她是屬於哪種體質呢?
分析解答:這位劉女士的症狀是非常典型的陽虛體質,偏於中焦虛寒型。既然是陽虛就要護陽,比如夏天要盡量少吃生冷食物,少吃從冰櫃裡直接拿出來的東西,夏天要多吃一些生姜。夏天貪涼多了,吃生冷食物多了,吹空調多了,這樣陽氣就會受到影響,吃一些生姜正好可調節,所以夏要吃姜。
病例3:李先生,一名地下室車場管理人員,成天在地下室裡工作。李先生30歲出頭了,還沒有小孩,到門診看什麼病呢?看男性不育症,不能生小孩了。
這位李先生,就是典型的陽虛體質,偏於下焦虛寒型。我們知道地下室既陰冷又潮濕,到了冬天,這種冷濕就更為嚴重。長年累月,自然機體的陽氣就受損了,慢慢地,陽氣被消耗了,形成了陽虛體質。
分析解答:給李先生看病時,我除了用一些治療男性不育症的藥物之外,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李先生的工作性質、工作環境。李先生除了精液質量不好以外,主要表現在性欲低下,陰囊總有冰冷的感覺,還很潮濕,老覺得出汗。這個時候,我們就要更注重李先生的體質問題,這是一種陽虛體質偏於下焦虛寒型。所以在用藥的時候,加上一些溫陽藥物,效果非常明顯,精液質量得到了迅速提高,沒過多久,他來到診室感謝我,說他的妻子已經懷孕。
陽虛體質
【定義】由於陽氣不足,以虛寒現象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。
【成因】先天不足,或病後陽虧。如家族中均有虛寒表現,孕育時父母體弱,或年長受孕,早產,或平素偏嗜寒涼損傷陽氣,或久病陽虧,或年老陽衰等。
【體質特征】
形體特征:多形體白胖,肌肉不壯。
常見表現:
(主項)平素畏冷,手足不溫,喜熱飲食,精神不振,睡眠偏多,舌淡胖嫩,邊有齒痕、舌潤,脈象沉遲而弱。
(副項)面色柔白,目胞晦暗,口唇色淡,毛發易落,易出汗,小便清長,大便溏薄。
心理特征:性格多沉靜、內向。
發病傾向:發病多為寒證,或易從寒化,易病痰飲。
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:平素不耐寒邪,耐夏不耐冬,易感濕邪。
【陽虛基礎方】金匱腎氣丸
給我們的身體把脈——水的神奇功效
在前面已經講過,身體缺水,在中醫體質學上,被稱為陰虛體質。那什麼是陰虛體質,什麼樣的表現才是陰虛體質特有的表現呢?
我們所說的陰虛體質,主要是指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,以陰虛內熱等表現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。什麼意思?就是我們體內的生命之泉干涸了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水是象形文字,中間像水脈,兩旁似流水。
“水”的本義,以雨的形式從雲端降下的液體,無色、無味且透明,形成河流、湖泊和海洋,分子式為H2O,是一切生物體的主要成分。地球上的生命,最初是在水中出現的。人體中水占體重的70%,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質,是生命的源泉。
人對水的需要僅次於氧氣。人如果不攝入某一種維生素或礦物質,也許還能繼續活幾周或帶病活上若干年,但如果沒有水,人卻只能活幾天。生命離不開水,萬物生長也離不開水的滋潤。
中醫認為,陰液泛指體內一切富有營養的液體,或指髒腑的陰精。從液的性質而言,液是稠而濁的,屬陰,所以叫陰液。身體內的血液、汗液、精液、唾沫等都是陰液。水是屬陰的,體內要是陰液不足了,就好像沒有了雨露滋潤的春天,就像失去了灌溉的土地。
這時候,心、肝、腎等髒腑,眼、耳、鼻等孔竅,還有我們的皮膚,失去了濡潤,滋養生命的源泉干涸了,身體就產生了一系列干燥失潤,甚至以熱為主的表現,百病就會纏上身。所以,養陰很重要,我們要及時給我們的身體補水,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健康無憂。
對症入藥——實戰診斷陰虛
陰虛體質表現出干燥失潤,甚至陰虛火旺。陰液虧少,機體失去了濡潤滋養,所以這類人大部分都是形體瘦長的,不會是胖子。他們平時老是口燥咽干的,老喝水,走到哪都帶著杯子。還有就是孔竅出現干澀不舒服感,比如鼻腔干燥。陰虛體質,可分為三種類型。
第一種是上焦陰虛型,比如肺陰虛、心陰虛。
有位女教師,30歲出頭,在高校工作。她原來在學校裡是個才女,後來畢業留校了,在工作崗位上是領導重點培養的人才,講課講得很好,所以受到學生的擁戴,她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,是因為來我這兒門診好幾次了,開始一直掛不上號,三番五次來到診室,而且體型很瘦弱,一看就是現在年輕人形容的“排骨美女”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