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 2013/05/09
很多婦女都會受到痛經所困擾。中醫師廖偉吟表示,通常月經將來或正值經期,常常會感到下腹疼痛不舒服,輕微者還可以忍受,但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到日常生活,像這種情況就是痛經,有原發性、繼發性兩種,又有寒熱、虛實之別。
廖醫師指出,原發性痛經屬於先天性痛經,這是在發育成熟月經初來時就有痛經症狀,隨著月經周期發作,這類型痛經常見於未婚或未生育過的年輕女性身上,跟情緒不良、內分泌異常、子宮發育不良、子宮頸狹窄、子宮位置過度前屈或後屈等因素有關。
繼發性痛經屬於後天性痛經,這是在月經初來時沒有痛經的情形,後來卻因為受到子宮內膜異位症、盆腔炎症、子宮肌瘤等疾病所影響而產生下腹疼痛現象,常見於已婚的中年婦女身上。
中醫認為,女性痛經有寒熱虛實之別,從疼痛時間來看,月經來臨之前到月經期間的疼痛通常屬於實證,而月經結束後的疼痛則通常屬於虛證;從疼痛的位置來看,痛在小腹正中間通常屬於寒濕凝滯,而痛在小腹兩側或一側通常屬於氣滯血瘀。
從疼痛的性質來看,如果是隱隱疼痛、按壓腹部可望緩解疼痛的話,屬於虛證;如果是異常疼痛、按壓腹部反而更痛的話,則屬於實證;從經血的顏色來看,如果經血的血色較淡者屬於虛寒;如果經血血色偏紫者則屬於實熱;如果經血血色偏黑者則屬於熱重。
中醫治療通常分五種類型。廖偉吟表示,治痛經需經過辨證,中醫常把這種病症分為氣血虛弱、氣滯血瘀、寒濕凝滯、血熱瘀結、肝腎虛損等五種類型。
廖醫師指出,婦女在經期或行經之後出現下腹隱隱作痛,如果按壓的話則疼痛感覺減緩,經色偏淡,質稀量少,臉色蒼白,舌色淡,像這種情況就屬於氣血虛弱,治宜止痛、補益氣血。
婦女在經前或經期間小腹脹痛,但是脹感大於痛感,同時可能伴有乳房與脅肋處脹痛,舌苔黃,像這種狀況就屬於偏氣滯的氣滯血瘀,治宜止痛、行氣活血。
婦女在經前或經期腹部持續疼痛,甚至可能有刺痛感,經色偏紫黑有血塊,如果血塊排掉後疼痛可望緩解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舌苔白黃,像這種情形屬於偏血瘀的氣滯血瘀,治宜止痛、理氣化瘀。
廖偉吟醫師進一步指出,婦女在經前或經期小腹有冷感,有時出現絞痛,熱敷則疼痛感覺減緩,經量少,經色暗有血塊,舌苔白膩,畏寒疼痛,像這種狀況屬於寒濕凝滯,治宜止痛、散寒除濕。
婦女在經前或經期腹部下墜疼痛感,甚至有時可能會出現刺痛與灼熱感,同時伴隨腰部附近的脹痛,尿液偏黃,身熱,經色紫紅,質稠味重,舌質紅,苔黃厚,像這種情況屬於血熱瘀結,治宜活血化瘀、清熱散結。
婦女在月經過後出現腹痛腰痠,經來的時候經色稍淡或正常,經量多,通時可能伴有視物昏花,舌質紅,苔薄白,耳鳴,眩暈,像這種情形屬於肝腎虛損,治宜止痛、益腎養肝。
引用:台灣新生報www.tssdnews.com.tw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