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血瘀證從絡論治控析
資料來源: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:中國大陸
絡病理論是中醫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其蘊藏著深刻的理論內涵,該理論不僅能夠闡明許多未曾解釋的病理、生理現象,而且還有可能為防治多種難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手段。
1理論基礎
經脈是經絡系統的分支,包括十五別絡、孫絡、浮絡和血絡等內容,又有陰絡、陽絡、臟絡、腑絡及系絡和纏絡等稱謂。它縱橫交錯、佈滿全身、內絡臟腑、外聯肢節,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網路系統。其貫通表裏上下、環流氣血津液、滲灌臟腑組織,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。因此,絡脈既是溝通機體內外、保障臟腑氣血灌注的功能性網路系統,又是協調機體內外環境統一和維持機體內穩定的重要結構。絡脈具有雙向性和滿溢灌注的特點,能使經脈中的氣血流溢於絡脈,又通過散佈於臟腑肌腠的氣血滲入絡脈而灌於絡脈。
中醫之絡脈與現代醫學之“血管”雖不能等同,但較之其他臟腑組織有更大的相關性。絡脈與現代醫學所描述的微循環在分佈上、結構上和功能上非常相似。微循環是指微動脈與微靜脈之間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環,也包括淋巴液和組織液的流動,對維持組織和器官的生理功能起著重要作用。而中醫絡病學中的孫絡作為循環中的最小機構、功能單位和現代醫學中的微循環有許多類似之處。它們既是迴圈的通路,又是物質交換的場所。在病理上,無論是微循環障礙或者是絡脈病變,皆可導致血瘀證。
西醫的循環障礙,實質上是中醫血瘀理論的一個重要的、具體的客觀指標,血瘀證則是中醫學對循環障礙一類疾病的病理概括。絡病、微循環障礙、血瘀證三者之間有一定內在聯繫。如絡脈病變時,既可有血瘀的症狀和體征,又可觀測到微循環及血液流變性異常的客觀指標;而血瘀證日久亦屬於絡病的範疇。
2病因病機
血瘀證主要是由於絡脈通路出現障礙,自我調節功能發生紊亂所致,其中“瘀血阻絡”是血瘀證發生的主要病理基礎。絡病的產生主要是指邪入十五絡、孫絡、浮絡而發生的疾病,從而影響絡中氣血的運行及津液的分佈,致使絡失通暢或滲液失常,導致瘀血阻絡。其中“絡脈痹阻”是絡病發生的病理基礎,正如葉天士所謂“久病入絡”、王清任“久病入絡為瘀”之論。由此可見,血瘀證和絡病在發病原因和病理機制等方面相似。
3治療
對絡病的治療,古代醫家提出“絡從辛為泄”的治則,並逐漸形成辛溫通絡、補氣通絡、蟲藥通絡等用方體系。可見血瘀證和絡病在內涵和外延上既有重疊又有獨立的地方。血瘀證重點反映血液瘀滯、黏稠、不暢的狀態,絡病則主要反映絡脈的瘀阻、絀急和絡虛不榮病變狀況。久瘀雖能入絡,導致絡脈瘀阻,但血瘀阻絡絕非絡病的全部。葉天士在絡病的治療上除用紅花、香附、當歸等活血藥外,主要用“蟲蟻飛走品搜剔”。由於血瘀證和絡病之間有一定的聯繫,絡脈病變時,具有血瘀證的症狀和體征。瘀血證日久屬於絡病,所以,活血化瘀通絡既是治療絡病的一個基本方法,更是治療血瘀證的重要方法。
來源:《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》2005年6月第12卷第6期
資料來源: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所屬地區:中國大陸
絡病理論是中醫理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其蘊藏著深刻的理論內涵,該理論不僅能夠闡明許多未曾解釋的病理、生理現象,而且還有可能為防治多種難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手段。
1理論基礎
經脈是經絡系統的分支,包括十五別絡、孫絡、浮絡和血絡等內容,又有陰絡、陽絡、臟絡、腑絡及系絡和纏絡等稱謂。它縱橫交錯、佈滿全身、內絡臟腑、外聯肢節,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網路系統。其貫通表裏上下、環流氣血津液、滲灌臟腑組織,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。因此,絡脈既是溝通機體內外、保障臟腑氣血灌注的功能性網路系統,又是協調機體內外環境統一和維持機體內穩定的重要結構。絡脈具有雙向性和滿溢灌注的特點,能使經脈中的氣血流溢於絡脈,又通過散佈於臟腑肌腠的氣血滲入絡脈而灌於絡脈。
中醫之絡脈與現代醫學之“血管”雖不能等同,但較之其他臟腑組織有更大的相關性。絡脈與現代醫學所描述的微循環在分佈上、結構上和功能上非常相似。微循環是指微動脈與微靜脈之間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環,也包括淋巴液和組織液的流動,對維持組織和器官的生理功能起著重要作用。而中醫絡病學中的孫絡作為循環中的最小機構、功能單位和現代醫學中的微循環有許多類似之處。它們既是迴圈的通路,又是物質交換的場所。在病理上,無論是微循環障礙或者是絡脈病變,皆可導致血瘀證。
西醫的循環障礙,實質上是中醫血瘀理論的一個重要的、具體的客觀指標,血瘀證則是中醫學對循環障礙一類疾病的病理概括。絡病、微循環障礙、血瘀證三者之間有一定內在聯繫。如絡脈病變時,既可有血瘀的症狀和體征,又可觀測到微循環及血液流變性異常的客觀指標;而血瘀證日久亦屬於絡病的範疇。
2病因病機
血瘀證主要是由於絡脈通路出現障礙,自我調節功能發生紊亂所致,其中“瘀血阻絡”是血瘀證發生的主要病理基礎。絡病的產生主要是指邪入十五絡、孫絡、浮絡而發生的疾病,從而影響絡中氣血的運行及津液的分佈,致使絡失通暢或滲液失常,導致瘀血阻絡。其中“絡脈痹阻”是絡病發生的病理基礎,正如葉天士所謂“久病入絡”、王清任“久病入絡為瘀”之論。由此可見,血瘀證和絡病在發病原因和病理機制等方面相似。
3治療
對絡病的治療,古代醫家提出“絡從辛為泄”的治則,並逐漸形成辛溫通絡、補氣通絡、蟲藥通絡等用方體系。可見血瘀證和絡病在內涵和外延上既有重疊又有獨立的地方。血瘀證重點反映血液瘀滯、黏稠、不暢的狀態,絡病則主要反映絡脈的瘀阻、絀急和絡虛不榮病變狀況。久瘀雖能入絡,導致絡脈瘀阻,但血瘀阻絡絕非絡病的全部。葉天士在絡病的治療上除用紅花、香附、當歸等活血藥外,主要用“蟲蟻飛走品搜剔”。由於血瘀證和絡病之間有一定的聯繫,絡脈病變時,具有血瘀證的症狀和體征。瘀血證日久屬於絡病,所以,活血化瘀通絡既是治療絡病的一個基本方法,更是治療血瘀證的重要方法。
來源:《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》2005年6月第12卷第6期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